
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社會的一員。94年,我們看比賽還不像現在那么多,現在信息真是爆炸,包括娛樂,體育活動經常有轉播。而那時乒乓球在我們心目中是中國唯一能在世界上拿獎牌為中國人爭口氣的項目,所以特別關注,這也可能是當時輿論一邊倒的重要原因。
對這問題顯然很敏感,因為女排曾經是我們的驕傲。從中國人的角度看我們當然不希望會輸,但是郎平又是我們喜歡的“榔頭”,她曾經給我們帶來五連冠的輝煌,所以我們的心態也很復雜。我記得,當時的輿論是非常沸騰的…[
詳細]

關于剛才提到的“國際化”,現在國際化了但有些國家的開放不會全方位的,國際化只能是學術的或技術的一方面的交流,但價值觀或判斷是非的標準我們得有自己的標準。開放之后人的教育沒有完全跟上的前提下,就像窗打開了,你沒有蒼蠅拍的話你怎么對付蒼蠅呢?我感覺開放還是要有選擇,全方位還要有節制。
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他沒有愛國心了那他的價值觀就全部崩潰了,所以愛國心和民族心是一致的。但是愛國心和民族心不等于國籍,世界上有些國家是允許雙重國籍的…[
詳細]
我覺得如果極端的寬容,沒有底線的寬容有點危險,應該有個度。比如一些加入美國國籍的中國人,以高人一等自居,出口閉口貶低中國人貶低大陸的種種,這種現象看得不少,我覺得這種人不能寬容。因為它擊穿了底線,文化和精神上的歸屬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加入其它國籍,這是你個人選擇,但不容許你在文化和精神層面上對祖國進行詆毀。
我們要保持我們的民族心,大家都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所謂保持就是關門,不出去也不準你進來,不是這樣了。盡管有很多國際性的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