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不可否認,賴寧之所以成為全國知曉的小英雄是由于他救火的事跡。賴寧從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到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再到04年引發的一些爭議。這些爭議的本身其實也見證著我們社會的變化。
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自我保護得到了突出強調,近年來媒體所倡導的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這些話題似乎更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不管你是勇于保護國家財產也好或者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也好,前提是自身生命的安全,尤其對未成年人來說他本身也是祖國和未來的希望…[
詳細]

汶川也發生了特大地震,中央也評選了抗震救災的英雄少年,那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賴寧一樣的少年,還看到了讓全國人民感動和驚喜的地方,比如可樂男孩薛梟,非常自信懂得感恩的馬曉鳳,還有一個手電筒女孩等,這些孩子同樣成為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也理所當然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我們社會非常想倡導一種精神,倡導一種主流意識,而非主流意識一直被當作一個批判的對象。那么敢于和壞人壞事作斗爭就是值得贊揚的,當你看見小偷在偷東西,由于膽怯你選擇無為,人們也很少會選擇把這樣的事說出來…[
詳細]
但我發現一個問題,對賴寧本身和他的行為我是充滿敬意的,但是要我認同提倡學習賴寧我是不贊同的。為什么呢?第一,賴寧是一個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第二,賴寧以生命的代價去就財物,這有一個值不值得問題。第三,容易誤導青少年,他們還沒有明確的觀念。
我想如果賴寧的事發生在今天,同樣會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今天感動中國人物和當年學習小英雄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同樣感動我們,我們同樣需要感動。我們需要孩子有淚流滿面地時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