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岳 |
主持人:由于經常在博客里分享菜譜,你已經是網絡知名的美食家,你通常在上海去哪些餐廳吃飯?
袁岳:至少有50家吧。經常吃的本幫菜、江蘇菜、川菜,F在上海私家菜館非常多,不屬于哪個菜系,他們有著自己獨到的菜式。經常去的倒不是那些檔次高的飯店。舉例說,我喜歡吃魚,就會選擇天平路的“正宜豐”,它的河豚魚做的好,所以我比較推崇這個店。新本幫菜有特色的,我會選擇長樂路上的“長樂府”。還有牛肉做的很好吃的,在西郊賓館里有個“西郊5號”,我基本上把他們家的特點叫做西班牙上海風味。
主持人:除了本幫菜,你還喜歡什么口味?
袁岳:我在重慶讀過書,所以很能吃辣。上海這邊的辣,按照我的標準算不上辣,上海的辣是外來的。像南京的辣以水墨辣椒為主,湖南以干辣為主,重慶以麻辣為主,而且用的辣椒也都不一樣,只有當地的辣椒才有那種味兒。重慶的辣椒叫海椒,這種辣椒的味道是除重慶外都沒有的,像上海這邊很多號稱做重慶火鍋的,它用的就不是海椒,火鍋底料也有放的,但這跟放鮮海椒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基本上是經過店門口不用進去,就可以知道正宗不正宗。我有些美食的朋友更強了,有些食物,他就肉眼一看,鼻子一聞,比如豬肉,就知道,是哪里產的什么種類的豬,在美食的世界里,有很多的高手有這種匪夷所思的能力。
主持人:你算標準的食客嗎?
袁岳:我不算標準的食客,有時候去做些邊遠地區的公益項目評估,那里有些餐館環境并不好,但我也都能在那個餐館吃。我的哈佛人類學老師告訴我,與人們交往最重要的策路就是食物策略,我到很多國家去的時候,我都去貧民窟,因為我們是外來人,貧民窟里的人與你距離都特別遠,但是你只要做一個舉措,買貧民窟里的小吃,只要你買一個,嘗一口,他立馬覺得你是自己人,這是一種很天然的情感,這些人雖然貧困,但是很熱情。
無論食物還是穿衣,我特別反對裝,不懂吃對吃也不了解的人,但非要整個高檔餐飲。北京有兩條地鐵線,一條是1號線直線,另一條是2號線環線,我們很多人吃東西像1號線,上進下出,既不知道食物是怎么做的,也不知道做法的講究是什么,大部分人的吃法是1號線;2號線的吃法就是經過腦子的,了解食物烹制過程有哪些區別和講究,黃燜和紅燒都用醬油有什么不同,河豚和江魚燒法有什么講究。
主持人:你屬于幾號線?
袁岳:我是屬于很高端的2號線。我請人吃飯有個特點,不管我請多少人吃飯,我點的菜最后都會基本吃完。美食是講究自己懂吃,點菜是你懂得帶動其他人一起吃,要吃的開心,吃的high,還要不能浪費食物。你不僅自己坐2號線,還要帶著身邊人坐2號線。有時候點的菜確實不那么好吃,但也還可以把那道菜推銷出去,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講故事的方法!可以讓人們對待菜的味道看法不同。其實你做的每一件事,經腦子和不經腦子,其實會有很大差別。
主持人:你經常自己下廚嗎?
袁岳:我不用經常下廚,我經常發明菜,之后朋友會請我做菜,其實就是請我做飯,自己做自己吃其實沒什么意思,我愿意自己做了菜大家在一起吃。
主持人:你有拿手菜嗎?
袁岳:太多了。比如之前我做的水晶甲魚,就是把甲魚做透明了。但是這要花很長時間,5,6個小時。
主持人:通常自己下廚的話都和誰分享?
袁岳:和朋友。但一般來說我不喜歡洗碗、洗鍋、洗菜,不喜歡洗的類別,我喜歡中間的過程,所以我需要很細致動作很快的助手。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